近年来,面对市场环境的变化,特别是最严禁酒令对传统团购渠道的显著冲击,众多酱酒品牌不约而同地将战略重心转向了宴席消费场景。
当下白酒行业整体处于调整期,市场遇冷的态势下,品牌们为了稳住业绩、抢占市场份额,在销售端的投入持续加码。尤其是宴席市场,几乎成了必争之地,酒企纷纷通过赠酒、返现、补贴等方式推出宴席政策,试图以此吸引渠道参与、撬动消费者选择。这本是情理之中策略,毕竟政策力度往往直接影响渠道推广的积极性和消费者的接受度。
但现实却逐渐偏离了初衷。不少声音指出,当下各大酒厂的宴席政策绝大部分都被套取,沦为卷价格的工具。经销商或终端门店钻政策空子套取补贴,再把产品低价抛向市场,不仅让品牌利润受损,还搅乱了价盘。
一、宴席政策异化:从消费者福利到套利工具
宴席政策的初衷,本是酒企通过让利消费者打开市场——比如通过赠酒、现金优惠等方式,让选择品牌产品办宴席的消费者得到实惠,进而带动口碑传播和复购。但如今,不少政策已偏离这一方向,成了渠道端套利的抓手,这种异化背后,是政策执行中的层层走样。
1.政策套取普遍化
不少酒企推出的宴席政策,成了经销商和终端门店眼中的“套利目标”。经销商通过虚报宴席场次、桌数或降低菜品标准套取费用,随后将正酒与赠酒一同低价销往其他渠道。常见手法包括“一桌多用”(多个品牌用同一桌菜拍照核销)、“降标套利”(降低每桌餐标,将差价转化为利润)、“虚假消费”(邀请非目标人群充数)。
终端门店也有自己的小算盘,有些门店拿到政策后,不向消费者好好推广,反而和经销商联手,把政策补贴折算成差价,用低价抢其他门店的客户,大家都把心思放在套利上,宴席场景的动销和消费者体验反而没有人关心了。
2.资源流向错位
酒企给予消费者的酒水赠饮或现金奖励,大量被终端网点转化为渠道促销资源。典型如“买二赠一光瓶酒”政策,本应赠予消费者,却被经销商预配至网点成为纯粹的渠道促销工具甚至低价货源。
资源错位的直接后果,就是市场陷入价格内卷——当大量通过补贴套取的低价产品涌入市场,品牌原有的价格体系会被直接冲击:其他经销商或门店为了不被挤出市场,只能被迫跟进降价,而降价又会倒逼更多渠道通过套取补贴来维持利润。最终,酒企花了钱却没留住消费者,消费者也没真正享受到政策福利,反而可能因价格波动对品牌失去信任。
3.费用监管失控
上述套取和错位现象的普遍存在,核心症结之一在于酒企对宴席政策费用的监管面临巨大挑战,近乎失控。
虚报行为,特别是虚报宴席规模以获取更高额度的坎级返点,在现有操作模式下难以有效核实。酒企通常依赖经销商或终端提交的申请材料进行核销,但材料往往局限于照片、盖章的申请表等,其真实性和准确性极易被操纵。例如,一场中等规模的宴席照片经过角度调整或重复利用,就可能被伪造成多场大规模宴席的证据。
由于缺乏高效、低成本且难以作假的手段来核验宴席的真实发生时间、规模、参与人数以及用酒情况,酒企在费用审核上处于被动和滞后的状态。监管的被动让酒企不得不承担大量无效费用。
二、厂商店各谋其利的零和博弈
宴席政策之所以陷入套利困局,深层原因在于酒企、经销商与终端门店之间并未形成共生体系,反而长期处于各谋其利的博弈状态。三方目标割裂,利益诉求错位,最终让本应服务于市场的政策成了各方博弈的工具。
1.目标割裂,厂商对立
酒企和经销商之间,大多没有建立起真正的合作意识,更像是“管控与被管控”的对立关系,双方各有算计。厂家追求市场份额和品牌溢价,经销商需要现金流周转,终端店着眼单笔利润。对厂商店一体化缺乏真正理解,难以形成合力。
这种对立在政策执行中体现得尤为明显。酒企为了压货往往会设定严苛的销量指标,同时在补贴核销上设置繁琐流程,甚至拖延到账,让经销商对政策产生戒备;经销商则把酒企的政策当成短期获利窗口,拿到政策就琢磨如何套取补贴,一旦政策力度减弱或核销遇阻,就立刻减少推广投入。双方的不信任感不断累积,政策执行中的漏洞自然越来越多。
2.激励错配酒企内部的考核机制,也在间接助推了宴席政策的异化。对业务员的考核,大多以“经销商回款额”“进货量”为核心指标,至于宴席政策是否真的落地到消费者端、执行质量如何、是否带动了真实动销,则很少被纳入考核重点。这种激励导向下,业务员的行为自然会向“完成回款”倾斜,而非关注政策的实际效果。为了完成考核指标,业务员即便发现经销商存在虚报宴席订单、套取补贴的行为,也可能选择默许——甚至在业绩压力下,会协助经销商伪造宴席照片、补充酒店盖章等核销材料。
3.数据黑箱
在传统的销售模式下,一个关键的结构性问题是酒企难以穿透层层渠道,直接、准确地掌握终端市场的真实动销数据和消费者反馈。
宴席政策的执行过程像一个黑箱,酒企投入的资源是否真正触达了目标消费者、产生了预期效果,酒企往往无从考证。经销商上报的宴席桌数、参与人数、用酒数量等数据,酒企缺乏直接的验证渠道,只能通过纸质单据或照片核销。这种信息壁垒让经销商有了操作空间:既然酒企“看不到”真实情况,虚报、造假的成本就极低,久而久之,上报的数据越来越偏离实际,酒企依据这些数据调整政策时,自然难以切中要害,反而可能因为误判继续投入无效资源。
三、构建“厂商店一体化”作战体系
要打破厂商对立的局面,需要从根本上构建一体化的作战体系——让酒企、经销商、终端门店从各自为战的博弈者,变成目标一致的协同者。
1.转变思维,将渠道伙伴视为协同战友
酒企需放下“管控思维”,把经销商和终端门店当成伙伴。推出宴席政策前,多下市场调研,与核心经销商进行坦诚沟通,了解当地宴席市场的消费习惯、主流价位、竞争品牌的策略等;同时,也要倾听终端门店的声音,理解不同区域、不同类型门店在承接和执行政策时的具体瓶颈。基于这些来自渠道伙伴的一手信息,酒企才能设计出更贴合市场实际、更具可执行性的差异化政策。
2.借数字化工具拉通全链路,实现信息透明
信息不对称是“数据黑箱”的根源,也是套利行为的温床。要打破这一局面,需借助数字化工具拉通从厂家到终端再到消费者的全链路,让信息流动起来,实现透明化。
具体来看,一套统一的数字化系统可以串联起多方信息,首先厂家按“订单、码段、批次、流水号”等顺向F2B2b出货,对渠道货品的流通进行管理,经销商的库存数据、终端的订单等数据都能实时更新。
消费者在宴席现场扫码验证时,系统能自动核验宴席的真实性——比如通过定位、时间戳等信息,识别是否为真实场景,避免虚假订单。酒企则能通过系统实时监控政策执行数据,比如哪些区域的宴席动销好、哪些政策条款被频繁使用,从而快速调整策略。
信息透明后,虚假订单容易被识别,低价窜货能通过库存流向追溯——渠道端的套利空间被大幅压缩。
3.让三方共同获利
要实现厂商店一体化,核心在于让三方都能从宴席政策的落地中获得实实在在的收益,而非让某一方单独承担成本或独占红利。这需要酒企将“让利”转化为精准的激励,覆盖从终端门店到业务员,再到宴席主和消费者的全链条,调动起人员的参与热情。激励门店发展宴席主,奖励宴席主批量购买的政策形式,加码消费者扫码活动鼓励开瓶,从而促进门店提高销量。
关键还得是对渠道人员的奖励到位程度。当品牌为门店下发宴席有礼活动后,会规定单场宴席的开瓶数、交易额等,达到要求后,门店即可领取对应的奖励,这个奖励可以直达并且即时发放。
因为门店扫码与宴席白酒产品绑定,业务员与门店绑定,根据消费者的扫码数据可以实时统计门店的开瓶数,从而保证奖励的真实发放。此外,消费者开瓶扫码后,与产品绑定的门店会自动获取售后返利,开瓶越多,返利越多,这种利益捆绑关系会将门店的关注度转移到开瓶率上,让门店主动愿意推广。
四、堵住漏洞不如重建河流
宴席政策本应是酒企打开宴席市场的钥匙,可若一直陷在“被套取、卷价格”的循环里,只会让市场越做越乱。唯有真正落地厂商店一体化,拉通全链路,转变思维、借数字化工具实现信息透明、让三方共享红利,才能让厂家、经销商、终端门店劲往一处使,让宴席政策回归本质——既帮品牌站稳宴席场景,也让渠道和终端赚到合理利润,最终实现多方共赢。
关于米多
米多公司成立于2014年,是国内领先的营销数字化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,在营销领域致力于以企业业务能力(EBC)为核心,构建基于“立体连接、数据共通、流量共享、全景共鸣、全域赋能、全链共赢”的产业互联网营销服务平台,赋能企业通过“网络协同”和“数据智能”双螺旋引擎,用数字化驱动业务增长。累计服务酒类行业、快消行业、日化家清行业、化工建材行业、茶叶行业等品牌类企业逾3000家,包括茅台、可口可乐、宝洁、高露洁、维达、立白、雪花啤酒、劲牌、绿箭、嘉士伯、美涂士、华新集团等。
如想获取“营销数字化解决方案”,请私聊我~
胜亿配资-胜亿配资官网-十大配资平台-配资炒股平台网站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