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网友爆料说,苗阜的西安青曲社要“黄”,演员估计得一脚踢倒煤火炉一一散伙(火),凄凉地离开,去找寻安身立命之地。呵呵,曾经意气风发要和德云社一决高下的苗阜苗老板,如今走到这一步,真是没谁了,昔日的光鲜已经暗淡,只留下无人可诉的叹息声。
青曲社深陷经营危机的泥潭,这几年初露端倪,当初观众摩肩接踵的剧场,已像早晨的星星那样稀稀拉拉,惨不忍视。为此,苗阜声嘶力竭地呼吁上面给相声社团发补助,搞帮抚,自己不咋着,光指望别人施舍,到头来是竹篮打水一一一场空,唾沫飞溅过过嘴瘾而已。
当初,留了一手,仅仅派了几位徒子徒孙到西安城演出,观众反响强烈,踊跃购票。为此苗阜大为光火,说欺负人也不带这样欺负的。据说,他眉头紧锁,满脸苦瓜相,恼怒地把茶杯摔了个七零八落,玻璃碎了一地,这一摔,可见他对郭德纲恨之入骨。郭德纲也算是大肚之人,做人留一线,至今未在西安开分社与苗阜的青曲社分庭抗礼。青曲社没有德云社这个强有力的对手,说起来应该在本地一家独大,多好的机会,但还是走到拖欠演员工资,关门大吉的地步。苗阜这赖不着任何人,特别是郭德纲,他一没有说你的不是;二没有抢你的饭碗,你自己没那个能力,那个影响力,承认不行有那么难吗?
更令人诧异的是,苗阜在西安举办相声节,遍撒英雄帖,广邀同行,唯独不“鸟”郭德纲,把他排除在外。苗阜这样做,确实心胸不宽广,格局太小了。
青曲社的招牌还在,但剧场里面早已是曲终人散,冷清得像山中的夜晚,只听见树叶沙沙响,再想听听那令人捧腹大笑的相声段子,已成遥远的回忆。
德云社的票房奇迹,是人家一个个搞笑的包袱和创新,才赢得观众的喜爱;反观青曲社,节目老一套,没有新意吸引人的作品,观众流失严重,自家演员都没信心,微薄的工资都发不出,人心思变,谁还愿意一身汗的卖命演出?
面对青曲社半死不活的窘境,苗阜是急在心里,他求爷爷告奶奶的四处拉赞助,盼支持,结果成效不大,那情景仿佛是一盆冷水从头浇到脚,要多难受有多难受。
当年苗阜说郭德纲的相声是“屎尿屁”文化,不值一提,可人家的相声,国内红,国外火,妥妥地活出了不一样的人生。苗阜连最基本的生存问题都解决不了,跟着你演员“饿”成菜色,叫苦连连,真是悲哀啊,悲哀!
苗阜心里可能有无法对人言说的苦衷,但观众不买你的账,不听你也许是合理的解释,他们要的是精彩,能打动人心的相声段子,其他的都是白扯。有网友分析说,涉临倒闭的问题出在定位不清,既不想彻底商业化,又不愿静下心钻研作品,带来的是两头不沾地。依我看,苗阜是想当官,爱当官的思想在作祟,他担着好几个职务,时间都用到其他地方去了,对青曲社疏于管理。后来,他想重整旗鼓,再辉煌一把,奈何青曲社的演员各有所想。演员张玉浩由于和苗阜意见不统一,言语不和,打了苗阜一巴掌,从此后,两人你走你的阳关道,我走我的独木桥,不再往来,自此青曲社又失去了张玉浩和搭档卢鑫两员“大将”。
青曲社的衰败;德云社的长虹,这是必然的结果。一个相声团体,没有好作品,留不住人才,不向普罗大众靠近,卖枣遇见卖碗的一一早(枣)早(枣)晚(碗)晚(碗)要走下坡路嘞。
胜亿配资-胜亿配资官网-十大配资平台-配资炒股平台网站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